看书痴

繁体版 简体版
看书痴 > 南宋记忆 > 4.17 婚姻大事 战舰初成

4.17 婚姻大事 战舰初成

北条时宗离开后,玉竹来到军营,向文天祥、张世杰等人讲述了前几日的情形。

其实早在三年前,一位云游道士就曾说过,只要公主开了金口,大宋复国指日可待。然而直到崖山海战那天,玉竹始终没有说话,大宋朝也随之灭亡。郭笨聪甚至在想,眼下大宋复国有望,是否因为公主开口说话了呢?但无论是科技的发展,还是玉竹的失语症痊愈,都有他的功劳。

众臣提及“两万日本武士”时,深感惋惜。张世杰叹道:“有了这两万外援,便可攻入辽东,到时元寇南北受敌,我军的损失必定大减。”文天祥道:“确实如此。”玉竹见众臣仍想着两万士兵,很是心忧,万一北条时宗提出更诱人的条件,云竹岂不要嫁给他了?

次日清晨,云竹来到公主府,为玉竹换了伤口的药。玉竹问道:“云竹,你是否愿意嫁给张太医?”云竹想也未想,脱口道:“当然愿意!”

在许多人的印象中,中国古代的女子极为保守,只要提及男女之情,无不羞涩掩面。然而实情并非如此,汉家女儿面对真爱时,往往敢想敢说,直言不讳,况且云竹跟随玉竹多年,二人既有主仆之情,又有姐妹之谊,何需遮遮掩掩?

玉竹笑道:“既是如此,近日就成婚吧。”云竹闻言一怔,奇道:“公主,您这是……”玉竹道:“昨日下午,北条时宗送了聘礼。”当即将北条时宗之事讲了。云竹对此毫不知情,听玉竹道出原委,顿时惊呆了。

过了片刻,桂竹走入房间,说道:“公主,李将军在门外求见。”玉竹道:“请他进来。”桂竹说的“李将军”,正是李三原。

琼海决战期间,李三原的头发被烧,幸有云竹治疗,这才得以痊愈。他听说北条时宗下了聘礼,心中颇为不快,和几位副将商议了整晚,今晨终于做出决定,进入公主府后,对玉竹施了一礼,说道:“公主,云竹姑娘不可嫁给日本人。”玉竹道:“这是自然。”心中惊讶:“此事早有定论,为何李将军仍不放心?”

李三原道:“公主,臣想和云竹姑娘说几句话。”玉竹点头允了。李三原叫过云竹,在她耳边低语几句。云竹听得一怔,随后面露喜色,说道:“将军,我当然求之不得,但须公主同意才行。”玉竹听到二人的对话,微觉惊讶,心想他们会有甚么事,竟然要我同意?

这时张松音也获悉了聘礼之事,吓出一声冷汗。郭笨聪安慰道:“不用怕,万一事态失控,我就再派一艘科考船,送你和云竹去美洲。“张松音问道:“甚么美洲?”郭笨聪自知失言,忙道:“就是佳镖去的地方。”张松音心想,带着云竹私奔,倒也是个办法,但如此就背叛了朝廷,一时又有些犹豫。

午饭过后,李三原和云竹来到病房。云竹对着李三原盈盈一拜,叫了一声“哥哥”。郭笨聪大吃一惊,结结巴巴地问道:“李大哥,云……竹怎是你妹妹?”李三原笑道:“今日一早,我认云竹为义妹了。”郭笨聪又惊又喜,呆了半晌,忽又道:“这么说来,松音就成了李大哥的妹夫了!”

原来,李三原对云竹很是喜欢,惟恐她嫁给日本人,心想云竹虽是医女,实为宫女,在朝中无权无势,谁都可以摆布,但若她成为自己的妹妹,身份就大为不同,张世杰也决不允许大宋将军的妹妹嫁给日本人。

常言道: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,意思是说,婚姻须由父母作主,并经媒人介绍。然而在当时的日本,流行“访婚”的习俗,使得近亲通婚极为普遍。例如一个成年的男子,和一个女子生了儿子,又和另一女子生了女儿。不幸的是,这对兄妹相互间并不认识,也不知生父是谁。多年后,哥哥再度“访婚”,遇到了亲生妹妹,糊里糊涂地生出了后代。长此以往,日本人的体质急剧下降,直到江户时期,幕府终于制定了法令,严禁近亲通婚。

对于云竹和张松音的婚事,郭笨聪极力赞成,这对情侣从相遇、相知,直到相爱,皆因他而起,如今喜结良缘,理所当然,至于“元寇不灭,何以家为”的说法,大可不必理会。

此时张钰远在琼州,并不知儿子将要成婚。张松音不敢有违父命,颇显犹豫。郭笨聪请到段太医劝说。

段太医是张松音的授业恩师,又是顶头上司,可谓“亦师亦父”。张松音左右为难,听师父的话,就得背父成婚,多少与理不合,但若坚持已见,又辜负了众人的一番好意,也违背了师父的心愿。郭笨聪提醒道:“松音,你可要想好了,过几天北条时宗再来,云竹或许就……”张松音忙道:“好,我听你的!”

当日傍晚,李三原派了几名亲兵,为张松音和云竹张罗婚事。郭笨聪身体欠佳,暂时无法出院,只得继续留在病房。晚上九时,东岛向宋前来探望。

两天前,东岛向宋听闻公主失踪,连夜赶回北海路,后又获悉野狼猖獗,当即带了两百宋协军,四处猎杀狼群。

北海路的野狼经过宋协军多年的围猎,终于彻底绝迹,随之而来的是野兔成群,大片庄稼被毁。又过了十余年,大宋出了一位知名学者,名叫“文尔达”,乃是文天祥的长孙,郭笨聪的第九位研究生。文尔达专门研究动物和植物的生长、繁殖规律,得出一个结论:北海路野兔成灾,皆因当年宋协军之功劳,使得食物链遭到破坏,生态系统失衡。后来有人带了数百匹野狼,在北海路野生放养,生态系统终于再度平衡。关于文尔达等人的事迹,不在本书讲述的范围,故此略过不提。

第二日清晨,忽有消息传来,两艘战列舰已下水试航了。

郭笨聪坐立不安,一瘸一拐地走出病房,站在台阶上四处张望。云竹多次劝解,郭笨聪执意不听,只想看一眼战列舰。云竹甚是无奈,便将夏源起请来。

夏源起心想:“笨聪只是受了外伤,其实并无大碍,让他多走走路,或许有助于伤势恢复。”笑道:“云竹姑娘不必担心,笨聪无法骑马,我去找一辆马车。”

过了约半小时,一辆马车停在战地医院的门口。云竹仔细一瞧,那马车的样子极为古怪,竟然有四个轮子。其实,此“马车”并非真正的马车 ,而是秦起和刘维汉制作的“汽车”,但因蒸汽机尚未安装,无法自己行走,只能由马匹提供动力,人力辅助转向。

众院士制作汽车既非玩耍,也非贪图享乐,皆因陆军作战之需要。机关弩制成之后,士兵们发现弩车太过沉重,即使在平坦的道路上,也无法快速移动,更别说野外作战了。众院士经过商议,决定为弩机加装一个“驱动系统”,使得蒸汽机既能拉紧弩弦,又能驱动弩车。

郭笨聪乘坐马拉的汽车,抵达船坞时,见海边停了两艘巨大的战舰,桅杆有五十余米高,令人望之生畏。

于洪连早已备好了电动车,又在岸边搭起斜木桥。郭笨聪驾驶着电车,沿斜桥驶上镇元舰的甲板。众工匠正忙着安装舰舱玻璃,看到郭笨聪驾车登舰,纷纷施礼致意。

于洪连陪在电车旁,将战舰的情细逐一告知。原来,镇元舰和定元舰已各装了十六门火炮,均为后装膛线制,作战能力远胜澎湖、北海诸舰。按着预先的设计,双舰共有一百三十门舰炮、四门甲板主转,以及四门侧舷主炮。待到战舰建成之日,恐怕任何一舰出战,都将是元寇水师的末日。可惜的是,以宋科院现有的技术,尚无法制造大型蒸汽机,战列舰仍由风帆驱动,航速远不如崖山舰。

如此又过了两天,郭笨聪的伤势大有好转,已能在院中小跑了。

这日中午,苏刘义召集众将议事,郭笨聪也在其列。苏刘义问道:“元寇的粮船被毁,接下来会如何?”李三原道:“依我看,伯颜没了军粮,只能退回高丽。”温文宁道:“现已进入冬季,内陆河流冻结成冰,粮草运送大为不便,恐怕元寇真的要退兵了。”

郭笨聪原本以为,众将领说的“粮船被毁”是指潜艇出击一事,谁知听了片刻,这才明白,宋军又一次袭击了粮船,时间就在两天前。他受伤多日,军中事务渐疏,竟不知战局有了变化,而众位将领不愿他过多操心,并未将战情告知。

范文虎的粮船被毁之后,伯颜急调船队前往高丽,重新运送了大批粮草。这一次,元寇大军压境,兵力将近四万,意图一举攻占北海路。然而没过两天,宋军便获悉运粮路线,随后九艘战舰赶来,再次焚毁了粮船。

其实伯颜早已猜到,宋军迟早会探听到运粮路线,但没料事情来得如此突然。他心想,即使宋军得到消息,返回北海路也要三天,到时战船出击,已是七日之后,届时粮草早已安全运抵。

然而伯颜并不知道,宋军有了无线电报,数艘战舰驶入深海,根本无需三日,只在三分钟之内,远在两千里外的苏刘义就得到了消息,随后派出九艘战舰,驶往指定的经纬度,再次将粮船焚毁。

宋军众将商议许久,均觉得元寇只能退兵,否则四万大军生出哗变,又岂是伯颜能控制得了?

然而到了下午,忽有消息传来,元寇并未退回高丽,而是转向东驶,进入了越后海域。

“越后”位于日本岛,距北海路四百余里。数年前元寇攻日时,北条时宗大建粮仓,广修工事,率领日本军民齐心抵抗,终于将元寇驱离。越后位于海边,又有河流经过,水运极为发达;当地有一座大粮仓,可供五万士兵半月之用。如今元寇船队驶往越后,莫非要强行登陆日本,就地夺取军粮?

苏刘义知道情形不妙,忙传唤各路将领,共商御敌之策。众人心急无比,纷纷请命出出,以护日本安全。苏刘义心想:“元寇得到粮草后,定会大举北进,北海战事必然吃紧,况且日本是大宋的友邦,如今遭到元寇侵占,宋军理应相助。”当即下了军令,命众将领连夜出海,务必援日抗元。傍晚时分,六艘战舰离开了南港码头,驶往越后海域。

次日凌晨,崖山舰率先抵达佐渡岛。王川朴站在甲板上,手持双筒望远镜,对着东方望去,只见越后沿海停了六十余艘战船,岸边沙尘飞扬,似有数千人在奔跑。

苏刘义守在电报机前,时刻关注前方的战况。清晨八时,崖山舰终于发来电报,报文称:越后粮仓已被元寇占领,两千骑兵登陆日本。

(前几天主角笨聪发烧,如今作者也感冒了,未能按时更新,还请谅解。)

-------------

第一百八十三章 警告沁水来人 李自成反应--《改变》最新进展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